六年,是一段路
风风雨雨,朝朝暮暮
我们一起并肩走过
曾趟过的泥泞,踏过的荆棘
结成六年累累硕果
看见APP六年成长
点滴变化邀你来谈
01 设计院 董鹏飞
这六年我感觉最大的变化,是随着华龙一号技术研发和工程落地,我们这批参与其中的青年人真正成长起来了。从最早“引消吸”学习别人怎么做,到现在自主做工艺系统设计、设备选型、系统间设计匹配并参与现场调试,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做,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。
最近一年,我在现场支持调试,明显感觉到冲在一线解决问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无论遇到何种问题,各板块青年员工能够快速集结分析,让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。青年一代核电设计人是幸运的,在三代核电建设浪潮中,我们有信心通过提升能力去打赢这场攻坚战。
02 设备采购与成套中心 丁佳鹏
回顾这六年,我能深刻感受到工程APP改革的决心和动力,带领我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、自我革命的境界向高质量发展加速前进。
作为汽机及BOP设备分部负责人,这六年来,我们不断强化党建引领,推进业务工作,实现汽轮机、环吊等关键设备按期到货,及时解决现场设备问题,有力保障项目重大里程碑实现;我们成功申报发改委、工信部等一系列科技研发项目,推动7项创新成果落地应用,提升了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掌控能力;以支部共建、廉洁共建、诚信共建为载体,提升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影响力,促进优势制造资源向核电项目聚集,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环境。
03
施工管理中心 钟华
作为一名施工技术工作者,我深刻感受到6年来APP在科技与创新方面的推动力度,看到APP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
在我熟悉的焊接专业,从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到大范围自动焊,从埋弧自动焊到等离子自动焊,从轨道自动焊到机器人自动焊,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应用研究,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。目前,先进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立了专项组,首批18项先进建造技术已全部研发完成,进入项目实施应用阶段,9项已成功实施应用。我相信,在APP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APP的科技与创新工作将会再上一个台阶,会有更多先进建造技术在核电建设工地成功应用!
04 调试中心 柳继坤
六年前,我在阳江基地从事调试工作,工程APP正处于CPR项目建设的高峰期,调试任务也格外繁重,但把一台一台的机组送入商运的那一刻是由衷的自豪与兴奋,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成绩,令同行羡慕。六年后的今天,随着各新项目开工,我们正迎来华龙一号项目建设高潮,这对所有工程人而言,都是一个更大的考验。
今年是我在调试工作的第16个年头。最近六年,我参与完成了4台机组的调试任务,自身也随着APP一同成长、成熟。回首再看,历历在目,记忆犹新。现在继续投身于华龙一号的调试准备工作中,面对考验,我相信我们会取得新的辉煌成绩。
05
防城港项目部
陈迪新
我觉得过去六年,APP通过总结前序项目建设经验,在技术、管理、流程上进行了很多创新与改进。比如流程方面,许多流程都实现了闭合化管理,让独立流程相互关联起来,为我们追溯过程节省了许多时间。另外,APP越来越重视和强调诚信透明,透明文化是核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而坚持诚信透明也是践行核安全文化的一个良好实践。接下来,我希望APP能够承接越来越多的核清洁能源建设项目,让我们能够为国家的低碳发展做出更多贡献。
06 惠州项目部
冯祺
对我而言,这六年来核岛安装新技术、新工具的应用,对现场核电工程建设带来的变化,让我感受最深刻。
在太平岭,现场管道专业大量自动焊机、坡口机的投用,既提高了焊接效率、焊接质量,同时也减少了对成熟产业工人的依赖,对项目安全、质量、进度控制都有非常大的帮助。厂房内移动作业平台、移动登高车的应用代替了传统脚手架平台作业,大大降低了脚手架搭设成本及安全风险。小管车间开始投入数字化签点APP,实现管道安装工作电子化签点流程,通过智能化工具的应用实现降本增效。后续,希望APP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,树立核电项目建设行业标杆。
07
苍南项目部
潘侨南
回顾APP砥砺前行的6年,作为一名基层安全管理人员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传统安全管理方式与智慧工地信息化结合后,APP将隐患排查工具延伸至所有一线员工和承包商,推动各层级人员安装APP终端,发动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,大幅提升全员安全意识,促进“要我安全”向“我要安全”转变,更好为核电项目建设保驾护航。
08 陆丰项目部
黄尚斌
回顾APP砥砺前行的6年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陆丰项目终于开工了。我跟陆丰项目开始接触是在2022年6月8日,开始接手陆丰项目进度管理相关工作。满怀一颗热忱的心来到陆丰项目,先后经历场平、负挖、项目核准,再到开工前准备、等待建造许可证批复,最终迎来5号机组开工。5号机组开工是一场胜利,更是新的开始。陆丰项目的路还很长很长,希望以后的路越走越稳、越走越好。
09
海上风电分APP
孙斌
六年前我在阳江核电项目从事核岛安装工作,2019年我自告奋勇“下海了”。从APP首个海风项目阳江南鹏岛,到汕尾后湖,再到汕尾甲子,一路走来,我亲身体验了海风工程人的乘风破浪和风餐露宿,亲眼见证了海风工程人从“挤进去到站起来”的步步艰辛,深刻感受了工程海风人核心能力提升在市场中品牌影响逐步增强。
“从事海上风电建设的我们,一定要对大海心怀感恩之心,也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”。这是我从事海风最重要的感悟之一,心怀感恩之心是要珍惜大海给予的施工窗口期,要百分百的提前做好窗口期到来前的安全准备、技术准备、人员准备、工具准备、供货准备和补给准备,这样才能确保窗口期内的项目建设高效推进。
10 在退役与协同业务部
郭正
回顾过去六年,我印象深刻的是APP一直把核安全放在首位,同时持续推进深化改革,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工程建设实际问题。伴随APP的成长,我从一名电气工程师成长为新业务项目施工经理,通过河北廊坊冷热电三联供项目,新业务市场开发项目的历练,成为了现在在役业务项目经理。作为项目经理,我将时刻牢记初心与使命,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,脚踏实地,埋头苦干、勇挑重担,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在退役业务(新业务)的新篇章。
11
科技管理部(总师办)
刘琪
过去六年,我印象最深的是APP技术体系的发展。六年来,APP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、向创新要活力,坚持尊重技术、尊重人才,聚焦核电关键核心技术,强基础、补短板,CPR1000批量建设完美收官、华龙一号落地,助推APP重回行业引领、重树行业标杆。
目前,为系统解决技术体系运作流程不畅、责任不明以及人才梯队建设乏力等痛点问题,APP既立足当下,做实APP总工团队、做细项目技术控制;又着眼长远,瞄准高端技术人才梯队打造,打破技术人才发展瓶颈,着力造就拔尖人才。我相信在APP的正确领导下,APP技术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。